企業整合潮來臨 光伏電站大戰即發
發布時間:2013-11-19 新聞來源:一覽光伏英才網
前不久,工信部下發《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》,從多個方面對光伏制造企業和項目作出了要求,各地須按照《規范》設定的門檻申報符合條件的企業,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及項目將不再享受出口退稅、國內應用扶持等政策支持。
11月18日,無錫尚德之重整計劃,已獲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批準。江蘇順風光電擬收購無錫尚德100%股權,兩年內向尚德注入不少于30億元的資金。同一天,通威太陽能(合肥)有限公司正式投產。自通威集團斥資8.7億元接盤合肥賽維,到新公司投產,不到兩個月。此舉被市場解讀為其對行業前景的樂觀。
先后遭遇美國、歐洲“雙反”,階段性產能過剩,無序競爭等諸多困擾的光伏產業,近期又迎來了行業發展的新變化。這意味著光伏行業的新一輪整合潮將開始。技術不精及債務負擔過重的制造企業可能成為重組對象,而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因此做大做強。
“光伏產業冬天的深度和廣度遠超預期,現在已經看到了底部。”11月18日的投產儀式上,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的一席話,似乎可以理解為其頻頻出手的原因。
市場的反應印證了劉漢元的判斷。日前,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營銷部部長侯順林帶來消息:8月份以來,國內外光伏市場環境逐步好轉,尤其是國慶之后,訂單量大增。
過去一年我國出臺了系列相關政策,對光伏發電有了較為明確的補貼政策,這使得光伏制造業有了新的銷售通道,完全“兩頭在外”的局面有所改善,光伏企業也開始將重心逐步轉移到光伏發電上來。
業內人士分析,之前我國光伏產業的產能過剩主要集中在上中游等制造環節,下游環節光伏電站的建設工作明顯滯后。“加快布局國內終端市場便成了拉動產業、提振市場的重要手段。目前,布局終端市場的方式主要有兩種:其一是地面大規模光伏電站的建設與安裝,其二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的應用和推廣。
不過,對于當前光伏產業呈現的特點,不少觀察者認為,上游多晶硅、中游光伏組件的過剩產能將得到部分淘汰或消化,而下游光伏電站環節則可能會出現新一輪激烈競爭。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
分享到: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